學習目標:

中一至中三級

1) 知識和理解方面

  1. ( a ) 建立對主要地理概念的透徹了解, 其中包括空間、地方、區域、人與環境的互動、全球相互依存和可持續發展等概念, 以及把這些概念應用到新的處景和情景;
    ( b ) 建立對地方認知的堅實架構, 當中包括對本地區域( 香港及珠江三角洲地區)、中國其他地方、亞太地區和世界各地的認識及理解, 以及這些地方的相互連繫;
    ( c ) 描述和解釋人與自然環境在不同時空的互動, 其中包括在這些互動中出現的自然和人文作用, 以及由這些互動所產生的形態和所引致的影響;
    ( d ) 明白自然環境如何影響人類的生活和人類活動如何改變自然環境; 以及
    ( e ) 建立對受全球關注議題的認識和理解, 並知道和明白如何以可持續發展的方式來處理及/ 或解決這些議題。
    ( f ) 中一至中三級的教學內容如下:

    班級

    教學內容

    中一

    • 善用城市空間
    • 糧食生產
    • 地圖閱讀技巧

    中二

    • 水的煩惱
    • 製造業全球轉移
    • 地圖閱讀技巧

    中三

    • 變化中的氣候
    • 與自然災害共處
    • 地圖閱讀技巧

     
    2)技能方面
    ( a ) 根據以下的問題來幫助自己以地理的角度來進行思考:
    i ) 「它在哪裏? 」和「它是怎樣的? 」
    i i ) 「它為甚麼在那裏? 」和「它如何出現? 」
    i i i ) 「它如何及為何改變? 」
    i v ) 「它帶來甚麼影響? 」
    v ) 「應如何管理它? 」
     
    ( b ) 掌握基本的地理探究能力, 其中包括:
    i ) 提出地理問題;
    i i ) 從不同的來源找尋和蒐集與探究有關的資料數據;
    i i i ) 以適當的形式來組織和展示資料數據; 以及
    i v ) 分析和闡釋資料數據以便作出結論。
     
    ( c ) 掌握基本的地理技能, 其中包括:
    i ) 閱讀和闡釋不同種類及不同比例的地圖冊、地圖和平面圖;
    i i ) 運用符號、註解、圖例和比例來繪製地圖和平面圖;
    iii ) 閱讀和闡釋不同種類的照片和衛星圖像; 以及
    vi ) 選用適合的圖表及資訊科技技巧在地圖和圖解上展示數據( 例如: 圓瓣圖和地理信息系統) 。
     
    ( d ) 透過議題探究掌握基本能力, 例如溝通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和創意, 其中包括:
    i ) 以合適的形式來溝通和交換意念, 當中特別強調運用資訊科技, 例如電腦演示和透過電郵來交換考察數據。
    i i ) 評估蒐集得來的資料, 分辨資料是否可信; 及
    i i i ) 從不同的角度來審時度勢, 例如除了從空間和生態的角度外, 還從文化、經濟、政治及社會責任的角度來審視在不同地方的民眾對自然災害的不同反應。
     
    3) 價值觀和態度方面
    ( a ) 願意為更美好的環境和世界的可持續性採取行動;
    ( b ) 對社會及國家產生歸屬感, 並願意為社會及國家的福祉作出貢獻;
    ( c ) 察覺到與日俱增的全球相互依存, 並明白國際合作對處理全球性議題的重要性;
    ( d ) 關注弱勢社群及備受不同問題困擾的民眾; 以及
    ( e ) 認識和尊重不同民族及他們的價值觀、文化及生活方式。

新高中中四至中六級

1)知識和理解

本科期望學生能獲得以下的知識和理解:

(a) 自然環境如何影響人類活動,以及人類活動如何改變自然環境;

(b) 地理現象和議題的發展如何隨著空間和時間而出現變化;

(c)主要自然環境的特徵和功能如何受到環境當中出現的作用和相互作用的影響;

(d) 主要人類活動的特徵和發展,以及如何從中建立區域」觀念;及

(e)人與環境相互作用而出現的議題和人類對此的反應,以及這些反應對資源管理產生的影響。

2)技能

本科期望學生能發展:

(a) 地理的探究能力,包括:

(i) 從地理學的角度識別和提出問題;

(ii)有系統及準確地觀察和記錄數據,懂得從不同來源的一手及二手資料中(例如實地考察、調查、文件、地圖、圖表、地面和航空照片、地理信息系統數據)確認、揀選和取用合適的信息和數據;

(iii) 表達和組織資料和數據;

(iv)運用對比、分析、整合、評估等手段來闡釋資料及數據,進而作出推斷和結論;

(v) 評估透過探究所得的結果、解決方案或結論。

(b)溝通、批判性思考、解難、及創意等透過地理探究培養出來的共通能力,尤其是以下幾方面:

(i) 揀選合適的方法與其他人作有效的溝通;

(ii) 找出資料的含義,並判別資料的可靠性;

(iii) 透過邏輯推論分析問題,從多個可行方案選取最合適的做法;

(iv) 從不同角度審視情況,採取適當的方法分析問題。

3)價值觀和態度

期望學生可以發展以下的價值觀和態度,能夠:

(a) 對不同的民族、地方及環境產生興趣和好奇心;

(b) 尊重不同的民族,以及他們的文化、價值觀和生活方式;

(c) 認識環境問題,並以合適的方法推動可持續發展;

(d) 產生對社會和國家的歸屬感,成為一個積極和負責任的公民;及

(e)認識到人與人、國與國之間日益增強的全球性相互依存關係,明白團結和合作的重要性。

本課程包括必修部分和選修部分。

必修部分包括與本港學生息息相關的七個地理議題和問題,預期它們在一定的時間內仍是公眾關注的事項。七個地理議題和問題可組構成三個主題,分別是「與我們的自然環境共存」、「面對人文環境的轉變」和「正視全球性挑戰」。

與我們的自然環境共存

(1) 機會與風險 —-居住在災害頻生的地區是否明智之舉?

(2) 管理河流和海岸環境: 一個持續的挑戰

面對人文環境的轉變

(3) 轉變中的工業區位 —-它如何及為何隨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改變?

(4) 建設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城市 —- 環境保育與城市發展是否不能並存?

正視全球性挑戰

(5) 對抗饑荒 —- 科技是否解決糧食短缺的靈丹妙藥?

(6) 消失中的綠色樹冠 —- 誰應為大規模砍伐雨林付出代價?

(7) 全球增溫 —- 是事實還是虛構?

選修部分的設計,學生可選修其中兩個。選修單元是必修部分的延伸,以拓展學生的學習範疇。

四個選修單元臚列如下:

(1) 動態的地球: 香港地質與地貌的形成

(2) 天氣與氣候

(3) 運輸發展、規劃與管理

(4) 珠江三角洲區域研習